致谢和附录是否会被查重?答案取决于查重系统的规则与学校/期刊的具体要求,但通常存在以下情况,需针对性应对:
一、致谢部分:查重风险较低,但需规避敏感内容
- 多数查重系统默认包含致谢
- 主流查重工具(如知网、Turnitin、PaperBye)通常将致谢纳入检测范围,因其属于论文正文的一部分。
- 风险点:若致谢内容与他人论文或公开资料高度相似(如套用模板化表述),可能被标红。
- 示例:
- ❌ 高风险:“衷心感谢导师张教授的悉心指导,没有他的帮助本论文无法完成。”(常见模板,易重复)
- ✅ 低风险:“特别感谢导师张教授在实验设计阶段提出的创新性思路,以及在数据解读时给予的耐心指导,这些支持对本研究至关重要。”(具体化、个性化)
- 如何降低致谢查重率?
- 个性化表达:避免通用化感谢,结合具体事例(如导师在某次讨论中的关键建议)。
- 减少引用:若需感谢文献或理论,用转述代替直接引用(如“感谢XX理论为本研究提供了分析框架”而非复制理论原文)。
- 控制篇幅:致谢通常不超过300字,简洁内容可减少重复概率。
二、附录部分:查重与否取决于系统设置
- 查重系统的处理逻辑
- 可能被检测的情况:
- 附录包含大量文本(如调查问卷原文、访谈记录、代码注释)。
- 系统未排除附录文件(如上传PDF时未隐藏附录页)。
- 可能被忽略的情况:
- 附录以图片/表格形式呈现(如实验原始数据图),系统通常无法识别图片内容。
- 学校/期刊明确要求查重时排除附录(需确认具体规则)。
- 可能被检测的情况:
- 附录查重的风险场景
- 文本类附录:若问卷题目、代码注释与他人作品高度相似,可能被标红。
- 数据类附录:纯数字表格通常无重复问题,但若包含文字说明(如“数据来源:XX数据库”),需确保表述原创。
- 示例:
- ❌ 高风险:附录中直接复制他人问卷的完整题目(如“您对以下服务的满意度如何?1.非常满意 2.满意 3.一般…”)。
- ✅ 低风险:对问卷题目进行改编(如“请评价本研究的实用性:1.极高 2.较高 3.一般…”)。
三、学校/期刊的特殊要求:需优先确认
- 查重范围说明
- 部分高校或期刊会明确查重范围(如“正文+参考文献+致谢,附录除外”),需以官方通知为准。
- 操作建议:提交前咨询导师或编辑,确认是否需单独上传附录文件。
- 附录的替代方案
- 若附录内容可能引发重复,可考虑:
- 将文本类附录转为图片格式(如截图问卷);
- 将代码/数据上传至公开仓库(如GitHub),在正文中注明链接而非完整展示;
- 仅在论文中保留附录摘要,完整内容作为补充材料提交。
- 若附录内容可能引发重复,可考虑:
四、终极建议:预防优于补救
- 致谢部分:
- 提前撰写个性化内容,避免临时套用模板;
- 提交前用查重工具预检(如知网小分解系统可单独检测致谢)。
- 附录部分:
- 优先以非文本形式呈现(图表、图片);
- 若必须包含文本,确保表述原创(如对问卷题目进行同义替换);
- 确认学校/期刊规则后,选择性上传附录。
总结:致谢和附录可能被查重,但通过个性化表达、格式调整和规则确认,可有效规避风险。学术写作中,细节决定成败,提前预防远胜于事后补救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