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避免公式和图表在论文查重时出现高重复率,需结合其查重规则与学术规范,通过技术调整与内容优化降低风险。以下是具体策略:
一、公式降重策略
1. 公式形式转换
- 文本型公式优化
- 符号替换:在保持公式逻辑不变的前提下,替换变量符号(如将 改为 , 改为 ),或使用上下标区分变量(如 替代 )。
- 结构调整:通过合并、拆分或重组公式步骤,改变其呈现形式。例如,将分步推导的公式合并为复合形式,或拆分复杂公式为多个简单步骤。
- 引用规范:若需引用他人公式,明确标注来源(如“根据文献[1]的公式(3)推导得……”),并说明其在本文中的改进或应用场景。
- 图片型公式使用
- 截图插入:将公式截图后以图片形式插入文档,避免系统识别文本内容。但需注意:
- 图片清晰度需满足印刷要求;
- 部分期刊或学校可能要求公式以文本形式呈现,需提前确认格式规范。
- 混合排版:对核心公式保留文本形式,次要公式转为图片,平衡可读性与降重需求。
- 截图插入:将公式截图后以图片形式插入文档,避免系统识别文本内容。但需注意:
2. 公式内容创新
- 重新推导:对经典公式进行独立推导,加入个人研究视角(如引入新参数、修正假设条件),形成差异化表达。
- 应用场景扩展:在引用公式时,结合自身研究问题调整其应用范围(如将二维公式扩展至三维场景),并说明调整依据。
二、图表降重策略
1. 图表结构调整
- 数据重组
- 行列互换:对表格的行列顺序进行调换(如将“年份-数据”转为“数据-年份”列)。
- 合并/拆分单元格:通过合并相关单元格或拆分复杂单元格,改变表格布局。
- 数据转换:对原始数据进行百分比化、对数化等处理,生成新数据列(需在注释中说明转换方法)。
- 图表类型转换
- 表格转图表:将文本型表格转换为柱状图、折线图等可视化形式,避免文字重复。
- 图表拆分:将包含多组数据的复合图表拆分为多个单一图表,分别展示不同变量关系。
2. 图表文字优化
- 标题与注释改写
- 同义词替换:使用近义词或学术化表达替换标题中的关键词(如“影响”改为“作用机制”,“结果”改为“观测值”)。
- 句式重构:将长句拆分为短句,或合并多个短句为复合句,避免与已有文献句式雷同。
- 增加描述:在标题或注释中加入研究背景、方法说明或结论解读(如“图1展示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……,结果表明……”)。
- 图例与标签修改
- 简化标签:缩短图例中的文字描述(如将“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对比”改为“实验组 vs 对照组”)。
- 统一术语:确保图表内术语与正文一致,避免因术语差异导致系统误判重复。
三、通用降重技巧
1. 引用与参考文献规范
- 明确标注来源:对引用的公式或图表,在标题或注释中标注文献出处(如“数据来源:文献[2]”),并确保参考文献格式符合目标期刊要求。
- 避免过度引用:减少直接复制他人图表或公式的比例,优先通过二次分析或重新绘制呈现数据。
2. 查重前自查
- 分段检测:使用查重系统对公式和图表部分单独检测,定位高重复段落。
- 多系统对比:结合知网、Turnitin等不同查重工具的结果,综合判断重复风险。
3. 学术诚信原则
- 内容原创性:降重的核心是体现研究创新性,而非单纯规避检测。需确保公式推导和图表设计符合学术逻辑,避免因过度修改导致内容错误。
- 格式合规性:遵循目标期刊或学校的格式要求(如公式编号、图表标题位置等),避免因格式问题被误判为重复。



